索引号: | 014252928/2022-00027 | 信息分类: | 科技、教育/教育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05-25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连云港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有效 |
各县区教育局,市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社会事业局,各职业类学校,市直属中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现就做好2022年全市高中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2﹞1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22﹞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招生入学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属地招生和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同步招生要求,严肃招生入学纪律,规范招生入学行为,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益,不断推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招生对象
1.具有本市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三学生。
2.具有同等学力的本市户籍社会考生。
凡被高中段学校投档录取或注册过学籍的,不得报考四星级普通高中。外省初中毕业的往届生不得报考公办普通高中。
三、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
(一)普通高中
1.招生范围。全市划四个招生区域:市区(含海州区、赣榆区、连云区及市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
全市普通高中统招生执行“按区域招生,分区域管理”政策,在划分的各自招生区域内招生,不得跨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生源不足的,须经市教育部门核准,在市域范围内征求平行志愿后规范补录。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有关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类等)、国际班及综合高中班面向全市招生。
2.招生计划。全市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全部纳入招生计划管理。市教育局根据全市高中教育发展布局规划、学校办学实际等,统筹安排各区域的招生计划(见附件1)。
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招生计划的5%。
连云港高级中学内地新疆班计划招生100人。
四星级普通高中统招计划全部作为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及推荐实施办法见附件2)。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连云港高级中学和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指标生计划由市教育局核定,其他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计划由所在县区教育部门确定,并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二)职业类学校
1.招生范围。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和市内外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省内优质职业学校经备案后,可面向全市招生。我市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在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可跨市招生。
2.招生类别。有中职与本专科院校分段培养专业班、五年制高职、省属普通中专、中职职教高考班、市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高级技工、中级技工)7类。
3.招生计划。中职与本专科院校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省属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由省下达。中职职教高考班、市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招生计划由市下达(见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中职与专科院校“3+3”分段培养专业班、以实现中职与专科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同一专业一体化、系统化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招收中职职教高考班,以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升学的需要。
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内地新疆中职班计划招生240人。
4.输送生源。县区向市区(含连云区、徐圩新区)输送中等职业教育生源7000人,其中赣榆区2000人、东海县2600人、灌云县1800人、灌南县600人。
(三)综合高中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试办综合高中班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8〕19号)精神和《连云港市关于试办综合高中班的实施意见》(连教基〔2019〕3号)要求,今年将继续适度举办面向全市招生的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见附件1)。县区教育部门、各综合高中班办班主体学校要严格按计划应招尽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招生考试
(一)考试安排。高中段学校招生文化考试时间为6月14日、15日、16日三天,考试科目详见《关于公布2022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方案的通知》(连教基﹝2022﹞5号),其中6月16日下午为2020级(八年级考生)地理和生物考试。考试科目试卷均集中网上阅卷,阅卷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二)成绩查询。考生在7月1日18:00后,可凭报名号和网上填报志愿时设定的密码登录连云港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连云港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我的连云港”APP、江苏政务服务网等查询个人成绩及录取结果。各高中段学校根据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预录取库,联系考生报到。
五、填报志愿
(一)志愿填报
1.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17—20日,已报名考试并确认的考生可先填写《志愿草表》,并凭准考证上的信息上网自主填报志愿。每位考生自己设定密码,同时应妥善保管密码,以备查询成绩时使用。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6月20日17:00,届时系统将自动关闭,任何人不得更改(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经测试后要及时填报志愿)。考生因错过填报志愿时间,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志愿填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填报。所有志愿以网上填报为准,并由县区招办打印考生志愿告知单,下发给考生本人和其监护人签字。
2.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充分了解拟报考学校的校名校址(校区)、办学性质、省定星级、学制,特别是民办普通高中和各类国际班的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因个人志愿填报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3.如考生在填报志愿期间忘记密码,可在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带领下凭本人准考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在规定时间内到县区招办、市教育考试院办理密码重置申请。
(二)填报说明
1.为方便志愿填报,高中段学校统招生、国际班和综合高中班等分别设置不同代码,并按招生区域范围分开,职业类学校依据院校、招生专业设置相应代码。
2.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和四星级普通高中可以兼报,与三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班不得兼报。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院校“3+3”分段培养专业班、中职职教高考班、省市属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和三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班可以兼报。
3.艺术素质测评成绩C等级及以上,具备填报中考统招指标生、综合高中班和提前录取批次、第一录取批次高中的资格;艺术素质测评成绩B等级及以上的学生,方可报考高中段学校艺术类自主招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均达C等级以上者方可报考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普通高中。
4.已被推荐为指标生的考生只有在普通高中批次的A志愿填报指标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其指标生的资格方可有效,否则视为放弃指标生资格。
5.被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全日制在籍在校学生和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前两年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6.享受优惠政策的考生,在初中就读学校领取《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加分投档审批表》(见附件3),有关审批部门审核盖章后,由学校统一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汇总表(见附件4)及所有审批表于6月10日前报市基教处(市直属初中学校直接上报)。
(三)有关要求
实行“无志愿不录取”政策。严格遵循自愿原则及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考生应在监护人的指导下自主填齐、填足、填好志愿,防止滑档或退档。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选报学校,不得出现统一联系方式,不得为学生统一编制、保管密码,不得向招生考试部门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人员提供生源信息,不得截留、扣压《2022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初中校长为志愿填报工作第一责任人,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招生录取
(一)投档及录取规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遵循分数优先和按志愿顺序择优录取。根据招生计划、考生志愿和中考成绩分别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线,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未经生源地批准,不得跨市招生。凡参加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均须参加今年的招生考试,违规录取的考生将不予办理学籍。
全市统一集中实施网上录取。在向考生个人公布成绩后,严格依据考生成绩和志愿,按计划进行投档,分批次录取。除自主招生批次、提前录取批次外,普通高中、职业类学校等批次按平行志愿规则录取(各批次详见《2022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
指标生录取按考生取得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资格,加10分投档。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院校“3+3”分段培养专业班录取学生,中考成绩应达到三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凡报考五年制高职的考生,在综合素质评价、理化生实验考查均达A等第的情况下加分投档。
(二)录取批次
提前录取批次:新海高级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提前批次录取时指标生不享受加分投档。
第一录取批次:普通高中学校,包括四星级普通高中、三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班、国际班等。
第二录取批次:职业类学校,包括五年制高职(含五年制师范)、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院校“3+3”分段培养专业班、中职职教高考班、省市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
录取结束后,未被高中段学校录取的考生可按照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相关学校征求平行志愿计划、填报时间和填报要求,于7月10—11日填报征求平行志愿。
职业类学校录取中考考生工作原则上在8月31日前完成,并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完成录取学生的学籍注册手续。
(三)同分录取规则
在网上录取过程中,达学校各批次最低录取线,如总分相同,按文化考试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文化考试总分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四)有关说明
1.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办法,按《关于印发〈2022年连云港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指导意见〉的通知》(连教基〔2022〕4号)要求执行。
2.考生凭报名号和密码,在网上查询录取结果。各高中段学校根据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预录取库,联系考生报到。学籍管理部门依据录取库信息进行学籍注册,建立符合国家统一要求的学籍库。
3.谨防招生诈骗。考生填报志愿以《2022年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上的招生计划为准,未列入招生计划的学校,考生无法通过系统填报。
七、照顾政策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录取时享受优惠政策,同一考生只能享受其中一项:
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消防救援人员子女参加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的,加分办法按《连云港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连政联﹝2015﹞1号)《关于做好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意见》(连公局〔2018〕172号)及《关于建立全市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和社会优待机制的通知》(连政办发﹝2019﹞24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及台湾省、香港、澳门籍考生,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录取时加10分投档。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22﹞9号)规定,从今年开始取消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县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区域招生管理责任。要制定完善的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要在考试组织、招生录取、入学分班和学籍注册等关键环节做到全程、全方位精准监管,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要做好残疾学生和残疾困难家庭学生就读高中段学校免收学费工作,残疾学生就读高中段学校可凭残疾证及高中段学校证明到县区残联申请教育专项补贴。要进一步落实控辍责任,中考报考学生无故弃考的均作辍学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严格学籍管理。各县区、学校要加强新生学籍注册审核,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在校就读相一致,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学生入学并办理学籍。开学后一周内无正当理由不到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学校可取消其入学资格。严禁学校招收借读生;严禁同时注册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双重学籍”;严禁为违规招收学生、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注册、转接手续,各类国际班、课程班录取的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严禁学籍造假、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凡无故连续旷课满8周或累计旷课10周以上,且经多次沟通联系和教育帮助无效的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可按有关规定办理退学手续。各高中学校起始年级不得出现大班额、超大班额。
(三)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区、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招生结果公示制度。有关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和各类国际班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及收费许可等须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后实施。民办普通高中的收费许可、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等须在志愿填报前通过报考指南、招生简章、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四星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材料需经市教育部门审核,三星级及以下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宣传材料需经县区教育部门审核,未经审核的招生宣传材料不得在各类媒体上擅自发布。按照隶属关系,县区教育部门要对区域内招生工作开展逐校督查,严肃查处并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违纪招生行为,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招生工作纳入责任督学督导范围。
(四)严肃招生纪律。从严执行省市有关招生工作规定,在报名、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严格依法按章办事。严禁以各种方式阻止学生参加中考;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无计划招生、免试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考“状元”、高分考生和升学率。
(五)严格责任追究。各县区、学校要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违纪招生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因违规招生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民办学校将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严禁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内外违规设立校外办学点。对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的县区教育部门,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责任人的责任。
(六)营造健康氛围。各县区、学校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充分、深入、细致解读招生入学政策,关注并及时处理招生舆情,对不实报道信息予以澄清。在疫情防控期间,鼓励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招生宣传工作,科学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确保高中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附件:1.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
2.连云港市2022年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及推荐实施办法
3.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加分投档审批表
4.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加分投档统计表
连云港市教育局
2022年5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
(一)市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
星级 |
招生 计划 |
志愿 代码 |
计划类别 |
招生范围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四星 |
1120 |
1001 |
创新人才实验班 200人 |
全市 |
1101 |
统招生 894人 |
限市区 |
|||
自主招生 26人 |
全市 |
||||
连云港高级中学 |
四星 |
700 |
1102 |
统招生 689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11人 |
全市 |
||||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
四星 |
950 |
1103 |
统招生 878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47人 |
全市 |
||||
1004 |
苏教国际北美名校班25人 |
全市 |
|||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
三星 |
550 |
1100 |
统招生 446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9人 |
全市 |
||||
1006 |
中澳VCE班 75人 |
全市 |
|||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
四星 |
1200 |
1301 |
统招生 1182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18人 |
全市 |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
四星 |
1200 |
1305 |
统招生 1190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10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 |
四星 |
1200 |
1311 |
统招生 1166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34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 |
四星 |
1000 |
1309 |
统招生 1000人 |
限市区 |
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 |
四星 |
1000 |
1307 |
统招生 1000人 |
限市区 |
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 |
四星 |
800 |
1303 |
统招生 798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人 |
全市 |
||||
赣榆智贤中学 (民办学校) |
四星 |
800 |
1321 |
统招生 800人 |
限市区 |
连云港市城南高级中学 |
三星 |
800 |
1312 |
统招生 786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14人 |
全市 |
||||
赣榆博雅高级中学 (民办学校) |
三星 |
960 |
1322 |
统招生 960人 |
限市区 |
赣榆高级中学开发区校区 |
1200 |
1302 |
统招生 1200人 |
限市区 |
|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
四星 |
1000 |
1104 |
统招生 920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40人 |
全市 |
||||
1005 |
日语班 40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新浦高级中学 |
三星 |
550 |
1111 |
统招生 522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8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 |
三星 |
420 |
1116 |
统招生 400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0人 |
全市 |
||||
海州高级中学开发区校区 |
三星 |
480 |
1106 |
统招生 455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5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
三星 |
500 |
1109 |
统招生 475人 |
限市区 |
自主招生 25人 |
全市 |
||||
连云港华杰高级中学 (民办学校) |
三星 |
1500 |
1120 |
统招生 1500人 |
限市区 |
连云港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民办学校) |
210 |
1121 |
统招生 210人 |
限市区 |
说明: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22﹞9号),凡被各类国际班、课程班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入普通班级”。
(二)东海县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
星级 |
招生计划 |
志愿 代码 |
计划类别 |
招生范围 |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
四星 |
1300 |
1201 |
统招生 1292人 |
限东海县 |
自主招生 8人 |
全市 |
||||
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
四星 |
1670 |
1205 |
统招生 1664人 |
限东海县 |
自主招生 6人 |
全市 |
||||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 |
四星 |
1650 |
1207 |
统招生 1640人 |
限东海县 |
自主招生 10人 |
全市 |
||||
东海县第二中学 |
四星 |
1770 |
1203 |
统招生 1755人 |
限东海县 |
自主招生 15人 |
全市 |
||||
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 |
四星 |
1560 |
1209 |
统招生 1560人 |
限东海县 |
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
三星 |
1500 |
1216 |
统招生 1500人 |
限东海县 |
东海县金桥实验学校 (民办学校) |
三星 |
1100 |
1221 |
统招生 1100人 |
限东海县 |
(三)灌云县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
星级 |
招生计划 |
志愿 代码 |
计划类别 |
招生范围 |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
四星 |
1320 |
1401 |
统招生 1288人 |
限灌云县 |
自主招生 32人 |
全市 |
||||
灌云县第一中学 |
四星 |
1260 |
1407 |
统招生 1218人 |
限灌云县 |
自主招生 42人 |
全市 |
||||
南京师范大学灌云 附属中学 |
四星 |
1320 |
1405 |
统招生 1290人 |
限灌云县 |
自主招生 30人 |
全市 |
||||
灌云县陡沟中学 |
三星 |
910 |
1409 |
统招生 900人 |
限灌云县 |
自主招生 10人 |
全市 |
||||
灌云县四队中学 |
三星 |
910 |
1411 |
统招生 888人 |
限灌云县 |
自主招生 22人 |
全市 |
(四)灌南县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 |
星级 |
招生计划 |
志愿 代码 |
计划类别 |
招生范围 |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
四星 |
1200 |
1501 |
统招生 1172人 |
限灌南县 |
自主招生 28人 |
全市 |
||||
灌南县第二中学 |
四星 |
1200 |
1502 |
统招生 1182人 |
限灌南县 |
自主招生 18人 |
全市 |
||||
连云港市田家炳 高级中学 |
三星 |
800 |
1503 |
统招生 762人 |
限灌南县 |
自主招生 38人 |
全市 |
||||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 (民办学校) |
三星 |
1300 |
1509 |
统招生 1270人 |
限灌南县 |
自主招生 30人 |
全市 |
||||
灌南高级中学惠泽校区 |
400 |
1504 |
统招生 400人 |
限灌南县 |
(五)全市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
办学主体学校 |
合作学校 |
志愿 代码 |
计划 类别 |
招生 计划 |
招生 范围 |
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 |
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 |
1131 |
文化类 |
40 |
全市 |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
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
1231 |
文化类 |
1350 |
|
灌云县陡沟中学 |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
1431 |
文化类 |
240 |
|
灌云县四队中学 |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
1432 |
文化类 |
240 |
|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 |
1531 |
文化类 |
800 |
|
连云港市城南高级中学 |
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 |
1331 |
文化类 |
240 |
说明: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与安峰高级中学合办的综合高中班办班点在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六)连云港市2022年职业教育招生计划
单位 |
学校名称 |
计划类别 |
学制 |
招生 计划 |
备注 |
直属 单位 |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五年制高职 |
5 |
1080 |
|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 技术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100 |
||
五年制高职 |
5 |
700 |
|||
普通中专 |
3 |
280 |
|||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135 |
||
五年制高职 |
5 |
750 |
|||
中职高考 |
3 |
250 |
|||
普通中专 |
3 |
615 |
|||
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 |
普通中专 |
3 |
350 |
||
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65 |
||
中职高考 |
3 |
30 |
|||
普通中专 |
3 |
95 |
|||
连云港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办学点) |
五年制高职 |
5 |
210 |
||
连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 |
普通中专 |
3 |
24 |
||
成人中专 |
3 |
40 |
|||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连云港分校 |
成人中专 |
3 |
1000 |
||
东 海 县 |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260 |
|
五年制高职 |
5 |
350 |
|||
中职高考 |
3 |
560 |
|||
普通中专 |
3 |
1620 |
|||
成人中专 |
3 |
1500 |
|||
灌 云 县 |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245 |
|
中职高考 |
3 |
360 |
|||
普通中专 |
3 |
895 |
|||
成人中专 |
3 |
400 |
单位 |
学校名称 |
计划类别 |
学制 |
招生计划 |
备注 |
灌南县 |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180 |
|
中职高考 |
3 |
610 |
|||
普通中专 |
3 |
1810 |
|||
成人中专 |
3 |
400 |
|||
赣榆区 |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300 |
|
五年制高职 |
5 |
400 |
|||
中职高考 |
3 |
750 |
|||
普通中专 |
3 |
1650 |
|||
成人中专 |
3 |
600 |
|||
海州区 |
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90 |
|
中职高考 |
3 |
180 |
|||
普通中专 |
3 |
420 |
|||
成人中专 |
3 |
200 |
|||
连云区 |
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340 |
|
中职高考 |
3 |
480 |
|||
普通中专 |
3 |
640 |
|||
徐圩新区 |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170 |
|
中职高考 |
3 |
150 |
|||
普通中专 |
3 |
80 |
|||
成人中专 |
3 |
200 |
|||
技工 学校 |
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公办) |
高级技工 |
5 |
195 |
|
中级技工 |
3 |
465 |
|||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公办) |
高级技工 |
5 |
200 |
||
连云港市交通技工学校(企业) |
中级技工 |
3 |
540 |
单位 |
学校名称 |
计划类别 |
学制 |
招生 计划 |
备注 |
技工 学校 |
连云港市海滨技工学校(民办) |
中级技工 |
3 |
940 |
|
连云港市信息技工学校(民办) |
中级技工 |
3 |
850 |
||
连云港市赣榆区技工学校(公办) |
中级技工 |
3 |
300 |
||
连云港市晶都技工学校(公办) |
中级技工 |
3 |
300 |
||
连云港市灌云县技工学校(公办) |
中级技工 |
3 |
240 |
||
外市 |
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公办) |
高级技工 |
5 |
110 |
|
中级技工 |
3 |
90 |
|||
泰州技师学院(公办) |
高级技工 |
5 |
50 |
||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公办) |
技师 |
6 |
20 |
||
高级技工 |
5 |
105 |
|||
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公办) |
高级技工 |
5 |
50 |
||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公办) |
3+3(中高职贯通培养) |
3+3 |
15 |
附件2
2022年四星级普通
高中指标生分配及推荐实施办法
一、指标生计划的确定及分配范围
1.四星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学校统招计划数确定。市直属四星级普通高中和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指标生分配计划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见附件),其他四星级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计划由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并于6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公布实施,与县区招办对接完成系统设定。
2.四星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全部分配到学校所在的市、县区内相关初中学校,不跨属地分配,分配方案分别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二、指标生计划分配依据
市、县(含赣榆区)教育行政部门在遵循向薄弱初中倾斜原则的前提下,指标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为:1.初中学校三年级在籍考生数(权重占70%);2.初中学校落实“双减”及规范办学情况(权重占20%);3.初中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权重占10%)。
三、指标生推荐条件及程序
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后,由学校成立的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荐工作,被推荐的指标生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本校学籍,且在本校就读满三年。2.学生学业成绩水平必须是本校优异者。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须是优秀者。
推荐指标生必须履行下列程序:1.在学校向全体初三学生及家长公布指标生推荐条件及程序后,由学生本人自愿向学校书面申请(学校和教师不得干预),家长同意并签字确认。2.本班级同学、班主任和全体任课老师签字推荐。3.年级推荐。4.校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5.在学校公示5天,接受各方面监督。6.各校6月10日前完成指标生信息上报,同时打印出本校《指标生名册》由校长签字、学校盖章,报市、县区招生和基教部门审批备案,原始材料保留三年备查,并报指标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学校。
已被推荐为指标生的考生只有在平行志愿的A志愿填报指标生所在的普通高中,其指标生的资格方可有效,否则视为放弃指标生资格。
推荐的指标生仍需参加中考,录取时加10分投档。新海高级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不享受加分投档。
四、加强对指标生推荐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1.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指标生的分配方案,并对学校指标生推荐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
2.初中校长是指标生推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初中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指标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指标生推荐方案和工作程序,按指标生的分配计划和推荐要求推荐出德智体诸方面发展优异的学生。
3.初中学校在推荐指标生的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向师生和社会全面公示指标生推荐过程及结果,全方位接受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4.指标生名单确定后,初中学校应及时将指标生名单报市、县区招生和基教部门备案。
5.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对初中学校推荐指标生工作要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若发现推荐指标生工作有违反规定或弄虚作假现象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
2022年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连云港高级中学、江苏省
海州高级中学和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指标生计划
初中学校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连云港高级中学 |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
|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
89 |
55 |
72 |
75 |
|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
97 |
59 |
78 |
81 |
|
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 |
118 |
78 |
102 |
106 |
|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
87 |
53 |
69 |
72 |
|
连云港市实验学校 |
24 |
15 |
20 |
20 |
|
连云港市板浦实验中学 |
61 |
38 |
50 |
54 |
|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
19 |
12 |
16 |
16 |
|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
75 |
46 |
62 |
64 |
|
连云港市海庆中学 |
38 |
23 |
31 |
32 |
|
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学 |
15 |
9 |
12 |
13 |
|
连云港市锦屏中学 |
14 |
9 |
12 |
12 |
|
连云港市宁海中学 |
17 |
11 |
14 |
15 |
|
连云港市朐山中学 |
15 |
9 |
12 |
13 |
|
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
19 |
12 |
16 |
16 |
|
连云港市新浦初级中学 |
36 |
22 |
29 |
31 |
|
连云港市郁林中学 |
54 |
34 |
45 |
47 |
|
连云港市凤凰学校 |
25 |
15 |
20 |
21 |
|
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 |
83 |
50 |
69 |
70 |
|
连云港市朝阳中学 |
21 |
13 |
18 |
18 |
|
连云港市猴嘴中学 |
18 |
12 |
15 |
15 |
|
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
19 |
12 |
16 |
16 |
|
连云港市板桥中学 |
1 |
1 |
1 |
1 |
|
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
59 |
37 |
49 |
51 |
|
连云港市连云中学 |
4 |
3 |
4 |
4 |
|
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
51 |
32 |
42 |
44 |
|
连云港市新港中学 |
14 |
9 |
12 |
12 |
|
连云港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
4 |
3 |
3 |
4 |
|
连云区英华双语学校 |
1 |
1 |
1 |
1 |
|
连云港市东辛农场中学 |
18 |
12 |
15 |
16 |
|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 |
24 |
15 |
20 |
20 |
附件3
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加分投档审批表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
身份证号 |
学籍辅号 |
||||
报 名 号 |
民族 |
||||
毕业学校 |
县(区) |
||||
家庭住址 |
联系电话 |
||||
父亲姓名 |
工作单位 |
||||
母亲姓名 |
工作单位 |
||||
加分类型 |
家长签名 年月日 |
||||
加分分值 |
|||||
学校审查意见 |
学校盖章年月日 |
||||
市或县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
主管部门盖章年月日 |
填表说明: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华侨子女需经市或县侨办审核。
2.香港、澳门籍考生需经市外事办公室审核。
3.台湾籍考生需经市或县台办审核。
4.因公牺牲军人、革命烈士、残疾军人子女需经市或县民政部门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审核。
5.现役军人子女由连云港警备区政治处与市教育局共同审核,填报时按《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的通知》(连政联〔2015〕1号)详细写清加分类型。
6.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由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市教育局共同审核,填报时按《关于做好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意见》(连公局〔2018〕172号)详细写清加分类型。
7.消防救援人员子女加分由市消防部门提交市教育局共同审核,填报时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和社会优待机制的通知》(连政办发〔2019〕24号)要求,详细写清加分类型。
8.考生加分投档审批表须交所在县(区)教育主管(基教)部门,汇总、审核后和《县(区)汇总表》,于6月10日前统一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市直考生由学校汇总报送)。联系人:张印,联系电话:85822160
附件4
连云港市2022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加分投档统计表
县区教育局(盖章):
报名号 |
姓名 |
毕业学校 |
加分类别 |
加分数值 |
注:1.市直属初中加分投档统计表需学校盖章后统一报市教育局基教处。
2.县区基础教育部门填写加分考生汇总表,并将加分考生汇总表与加分投档审批表一同于6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联系人:张印,联系电话:8582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