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业务文件
首页 各类业务文件
索引号: 014252928/2022-00025 信息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5-16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5-27 15:18:29

各县区教育局,市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社会事业局,市直属学校:

现将《连云港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港市教育局

                      2022516

(此件主动公开)

                   

            连云港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师生员工生态文明素养,促进碳达峰目标实现,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连云港建设,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届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创建绿色学校,迈向“零碳校园”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从孩子抓起,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和学校规划建设之中。

(二)统筹实施推进。加强整体谋划,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推进机制,统筹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实施好绿色低碳的国民教育有关工作。引导学校将绿色低碳国民教育工作与长远建设发展紧密结合,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抓好落实。

(三)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细化工作举措,发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营造校校实施、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合力,营造浓厚的绿色低碳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三、主要目标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成基于“零碳校园”目标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2025年,全市85%以上的学校创建成绿色学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师生员工中得到普遍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广大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到2030年,运用校园能源数据平台集中化管理,做好能源系统节能化改造,实现“双碳”目标,基本建成零碳智慧校园体系。

四、工作举措

(一)开展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参观实践等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读物。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科渗透,充分发掘各科课程中的教育资源。

(二)建设绿色环保零碳智慧校园。在校园建设和改造中,结合当地经济、资源、气候、环境及文化等特点,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着力优化校园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积极推进林荫化建设及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校园植被养护管理良好,景观设施定期维护,绿地、水体、道路整洁干净,无卫生死角。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校园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有序推进既有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能源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对超过用能限额的既有建筑开展绿色节能改造。着重从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可回收垃圾利用、材料节约与再利用、雨水回用等方面,持续提升校园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积极开展校园能源、环境监测,有效处理生活及实验室污水,实现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管理。深入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大力开展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校园内雨污水管网排查改造,推进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

(三)创新绿色低碳养成教育载体。加强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利用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粮食安全宣传周、森林日和植树节等契机,线上线下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倡导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行为。以每年的环境日或生态环境热点为主题,开展生态环境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自制生态文明标语标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开展绿色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开展无塑开学季”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不使用塑料书皮。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组织多种形式的碳减碳汇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废品班费、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植认养等行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教育研究。推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加强生态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建设绿色创新科研平台,开展绿色创新项目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和学生进行绿色科技发明创造,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促进学习、研究、社会服务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力量专门研究本校创新节能、可持续能源利用、新型绿化等方面措施,促进校园人均能耗率有效下降,逐年降低学校人均碳排放强度。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双碳达标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明确组织机构,构建绿色低碳国民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增强领导干部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提升实施绿色低碳国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兼顾,在全市范围加强对绿色低碳国民教育的统筹部署和系统推进,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师生员工教育培训内容。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对标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聚焦节能降碳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工作,积极构建协同推进机制,落实工作举措,突出工作创新,在完成节能降碳指标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下,彰显特色和示范引领效果。

(二)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合理安排各项任务。各地各校要主动对接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部门,争取对“零碳校园”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指导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要聚焦双碳达标目标任务,开展系统科学、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突出保障措施,健全激励机制。按年度评估绿色低碳国民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具有示范效应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并加以表彰、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工作成效和水平。

(三)加强经费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开展工作。对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鼓励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四)严格责任落实。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强化督查推进。各县区要及时掌握各类学校工作进程,加强指导督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管理考核范围。各县区、各学校在巩固、推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效果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全面实现“零碳校园”建设任务。


主办单位: 连云港市教育局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地址:连云港市苍梧路23号 电话:0518-85822181 E-mail:lygjyj@163.com
本网站所有公开信息的版权均属于连云港市教育网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前需征得同意。
网站标识码:3207000017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