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业务文件
首页 各类业务文件
索引号: 01425292X/2011-00076 信息分类: 科技、教育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1-09-15
文号: 连教基[2011]42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启动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
内容概览: 《通知》明确了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策略、课程基地建设的规划、申报和确定及保障措施。
时效: 有效

关于启动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9-15 00:00:00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各直属中小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市教育局决定启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载体。

  建设课程基地旨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应试导向、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利于引导学校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纠正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以多样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课程基地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转变课程内容的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基地旨在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有效学习、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十二五期间,全市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遍启动课程基地建设。从本学年开始,按学段支持学前教育、中小学启动市级课程基地建设,原则上每个学科建立1-3个基地。全市计划建设20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30个初级中学课程基地,40个小学课程基地,10个学前教育课程基地。

  二、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科学性、实效性、审美性上下功夫;体现破解难点与载体创新结合,紧扣教材建设、手段呈现、方法方式、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等,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市级课程基地要围绕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先行试验、总结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共享平台;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项目支撑、视导评估、政策支持等,推动课程基地建设,学校更要主动规划、联合开发、加快建设、创新发展。

  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围绕育人为本、多样发展、特色建设,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环境,在创新创意、个性特点和文化氛围上下功夫。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将课程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质建构等方式,以直观体验、实践实习、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改进知识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现实感悟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

  3.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开发实验仪器、演示设备、活动器材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特别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运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倡导和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辅助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引导学生演示、验证、探究等,以理解、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要认真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创新建设课程文化,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课程基地建设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要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学科研研究在基地,成果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实践、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提升自主学习、探究与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优良习惯。

  三、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学习要求,认真领会建设意图

  认真学习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函〔2011〕27号)和本通知的精神,认真领会课程基地建设的意图,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基地建设工作,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基地。

  (二)分析校情,找准学科发展优势

  各学校要分析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特点,找准本校具有发展优势的学科,选准建设的学科。重点分析准备建设课程基地学科的建设基础。包括学科师资构成、教学条件、课程改革经验、课堂教学探索、实验实践场所、周边社区资源等。

  (三)对照要求,明确具体建设任务

  各学校要对照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分析准备建设课程基地学科与建设要求的差距,明确具体建设任务。注意从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等方面谋划建设方案。

  (四)制定方案,分层设计建设进度

  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考虑、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分层次、分步骤地设计建设进度,是保证课程基地建设质量的重要策略。必须既做好建设的规定项目,又做好建设的自选项目。以规定项目达成学科课程实施的基础需要,以自选项目达成学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根据本校实际设计好建设规划、施工计划、质量监管计划、建设使用计划等。

  (五)对照标准,科学论证建设方案

  学校要聘请有关课程专家、学科专家、行政领导,参与课程基地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工作。对专家、领导提出的设计、论证意见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进行落实。在课程基地建设中的项目选择、学科细分、技术试验、操作实践、使用示范等方面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广大师生意见。

  (六)多方筹措,合理解决资金问题

  学校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多方筹措,合理解决基地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可以通过争取财政补贴,争取社会资助、校友赞助等多种形式筹措基地建设资金。要注意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保质保量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七)重视使用,切实发挥基地效益

  课程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用,通过基地的使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特长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基地的使用安排,能边建边使用的,要坚持边建边使用;不能边建边使用的,要在建成前就作好使用计划,建成后尽快投入使用。要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实习、体验创新、成人成才,以切实发挥课程基地效益。

  (八)不断完善,形成学校发展特色

  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教育对象能否全面发展和实现个性成长的大事。这项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完善。学校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超前谋划、科学规划;需要不断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把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和形成学生发展特色结合起来,切实实现学校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九)合理规划,促进教育高位均衡

  各县区教育局要合理规划、统筹引领属地各校的课程基地建设,要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促进师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师生学习力、实践力、创造力提升等,认真做好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

  四、课程基地建设的规划、申报和确定

  1.调研规划。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教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学校要组织教师反复讨论,积极参与课程基地规划的制定。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领导,深入调研各校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理清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制定创建课程基地建设三年规划,明确年度创建学校。

  2.申报条件。课程基地申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学校努力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区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严格遵守省、市规范办学的有关规定,凡被省、市教育部门通报批评的学校,自通报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报;申报基地原则上要有一名特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或教授级高级教师,有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开拓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申报项目要得到学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经费配套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确保基地建设按序按时落实到位。

  3.申报原则。申报项目要体现创意性、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最新材料的运用,充分体现互动生成和参与体验的自主学习。项目要求高效、经济、实用,并不断丰富拓展;选址交通方便,并有持续发展的空间,逐步面向社会开放。

  4.申报类别。分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及其他等。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办学特色、办学优势自主申报,兼顾和注意加强薄弱课程的建设。

  5.申报程序及材料

  (1)各县、区、直属学校于10月15日前,填写《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见附件1),向县、区教育部门提出申报,市直属学校直接向市教育局基教处提出申报。

  (2)各县、区教育部门根据各校上报材料,组织评议,严格把关,好中选优,确定推荐申报项目,于2011年10月25日前将各校申报表(见附件1)五份和具体实施方案五份,县、区汇总表(见附件2),各县区创建市级课程基地规划纸质稿报送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

  各地、各校同时报送电子稿。联系人:金立山,联系电话:85822161,电子邮箱:jjcjls@126.com

  6.评估命名

  (1)市教育局于11月 5日前,组织专家对上报项目进行材料评审,并组织通过材料评审的学校进行现场答辩,评审初步确定全市课程基地立项名单,并在连云港市教育网上公示。一年后,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立项的课程基地进行评估。评估采用材料评审、现场答辩等形式进行,主要考察课程基地的工作开展、初步成效、经费配套等情况,并正式命名通过评估的课程基地。

  (2)正式命名后的课程基地,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市教育局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可与其它评估、验收、检查结合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基地进行奖励和支持。

  各县、区也可比照市做法,建设一批县、区级课程基地。

  五、保障措施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课程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引导课程基地领导和教师深入领会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明确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丰富和拓展课外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课程基地建设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制度。组建课程基地建设的指导小组,经常深入课程基地指导工作,定期考核课程基地工作,查阅常规活动记录、管理过程资料,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

  3. 各级教研室要加强研究与指导,并与课程基地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组织教科研人员帮助课程基地制定发展规划,高质量实施和开发课程,提炼和适度推介课程实施经验。

  4. 课程基地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校长要亲自抓课程基地建设,对本校的课程基地建设给予支持和引导。课程基地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教授级高级教师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要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改革创新,以实现教师和课程基地建设同步发展、成长。

  经费及其它奖励支持等保障政策文件另发。

  附件1:《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附件2:县、区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总表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主办单位: 连云港市教育局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地址:连云港市苍梧路23号 电话:0518-85822181 E-mail:lygjyj@163.com
本网站所有公开信息的版权均属于连云港市教育网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前需征得同意。
网站标识码:3207000017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