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
首页 年度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25292X/2020-00010 信息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0-02-04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2-04 16:12:16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大突破之年目标任务和全市教育发展四个一流要求,提质量、补短板、促均衡、强队伍、优服务、保安全,统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召开教育大会,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全市教育高质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综合得分苏北第一。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占比92.71%,居全省第五。高考本一达线增幅14.6%;普通本科达线率超出省平均3.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测试各科优秀比例均有提升,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居全省前列。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满意率分别列全省第二、第四。创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获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项目46个。省师陶杯论文竞赛成绩全省第一;教海探航论文竞赛实现十连冠

一、2019年教育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教育初心使命。

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牢记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四个一流标准,立足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五深入五确保五提升目标要求和连云港教育十问,团结带领全市教育系统推动教育事业高质发展。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规划引领,全市教育大会成功召开,出台了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举措,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强化干事创业,弘扬四实四干优良作风,对照教育十问,深入思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校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重点问题,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教育为民,认真梳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办好一件件具体事情、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载体引领,全面把控意识形态主导权,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强化教育经费保障,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公办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投入3.8亿元,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31.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585所、占比92.71%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办学标准。新海高级中学入选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名单,赣榆高级中学列入候选名单。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满足了港城人民多年来的大学梦

二是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创省、市级优质幼儿园62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园清理整顿工作快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班额比例降至2.52%。建成集团化学校26个、共建结对学校114个、结成教育共同体44个、学校联盟16个,429所村小和教学点实施一体化建设,优质均衡建设实现全覆盖。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本一达线4223人,增幅14.6%;普通本科达线率55.7%,较省平均高出3.1%。探索高中培养新模式,7对学校、497名学生参与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满足学生多样选择。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推进融合教育资源建设,认定合格融合教育指导中心106个。

三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发展。创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省现代化实训基地4个、专业群4个,认定市特色专业学院4个、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个。充分发挥市级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作用,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卫星企业学院;财会学院与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共建连云港认证中心;工贸开办中和+”冠名班。高等教育内涵创新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海洋科学11个专业列入江苏一流本科专业,新增机器人工程6个专业、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19名。

四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编写教案、课件1200余份。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473所中小学开展成长礼、青春礼、成人礼、毕业礼等。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新创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0所,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举办市长杯校园篮球联赛等阳光体育联赛”21项。全省高校2018级新生身体素质测试,连云港籍新生测试合格率全省第二。加强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6所学校申报全国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12场、艺术小舞台进社区8场。全面做好学生卫生健康工作。对全市82万中小学生免费实施健康体检,发布连云港市学生体质监测蓝皮书。新创健康促进学校”109所,全市健康促进学校占比达95%。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推进省市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现城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快速提升。新增基础教育教师1802人,上报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162个。打造骨干教师队伍,新增正高级教师21人,建立好梯队健全、学科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强化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共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7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特级教师120人,市521工程299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广大教师守初心、守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先进育人典型宣传活动、辅导员能力比赛,开展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7.5万名教师签署并公开递交承诺书;4.2万名教师参加省师德师风网络竞赛活动。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新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6个。开展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40场,骨干教师送教278人次,培训乡村教师3748人次。

六是教育惠民服务创新开展。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全年发放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1.33亿元,惠及19.4万人次;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1.44亿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课后服务功能持续优化。全市174所城镇学校实施课后服务,惠及学生10.46万;92所中小学开展午餐服务,服务4.2万名学生,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推进云海在线建设应用。实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学段全学科覆盖,全市72.8万名学生、4.23万名教师注册使用,使用者达4210万人次。开通学在我家专栏,组织教师在线授课,让学生在寒暑假、双休日能自主开展线上学习。做好学生创业就业服务。评审创业基地”8个、创新创业孵化项目”13个,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率达90%以上。

(三)突出安全第一,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始终把落实责任作为开展安全工作的第一抓手,逢会必讲安全。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明确校园内从校长到校车随车人员等40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手中抓安全的工作格局,不留安全死角、没有管理盲区。把安全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隐患整改。定期不定期开展校舍安全隐患大排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工作,突出学校电路、电器、消防、体育教学设施等重点环节,对全市1256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623辆标准校车进行大规模、拉网式全面排查,共排查各类隐患1587起、完成整改1587起,整改率100%。强化传染性疾病防控治理。密切联系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流行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指导学校坚持做好晨检,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严防病情转变成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班会等对广大师生进行流感预防、治疗宣传,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三是强化专项整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迅速开展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明确消防安全、安全教育、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治安防控、校车及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实习实训、维护稳定措施、重点人群安全等11个重点方面,全面落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人人有责的工作责任制。推进校园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重点检查了405所学校、幼儿园,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01处,完成整改499处,整改完成率99.6%。推进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全市623辆标准校车进行全覆盖检查,排查并整治其他校车安全隐患69处。推进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整治,指导师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整改计划,逐步化解风险隐患。四是强化督查检查。班子成员包片成立校园安全督查组到各县区、市直学校进行随机检查。强化安全报告制度,凡是涉及到学校、学生的大型集体活动,必须提前报教育行政部门允许,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师生安全;凡出现校园安全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上报。严肃责任追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学校安全稳定职责的,从严从重处理。

(四)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事业规范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完善市教育局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相关信息。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认领监管事项4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1条。提升行政复议工作水平,积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复议案件办理水平;合法合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并及时上报。二是认真开展违规办学专项治理。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整治,整改违规办学问题16个。推进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上线应用,628所提供餐食的学校全部进入平台运行,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推进省名师空中课堂建设使用,注册家长用户39.6万个、教师用户2.2万个,网络端和电视端使用量分别达182.5万次和71.7万次。依托省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常态化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录入培训机构1163所,从业教师1009名。三是落实民主决策制度。贯彻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确保每一项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指导和督促学校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努力提高教代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切实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自我管理能力。四是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获得省宪法知识竞赛高中组特等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开展首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宪法公开课优秀教案和微课征集等活动,组织举办法治讲座。

二、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过去一年,工委领导班子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民生服务和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盼相比,与上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要求相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平衡,灌云、灌南现代化建设工作推进较慢,2018年灌云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仅81.43分,灌南得分85.93分。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编制供给不足,教师学科性、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非编制内教师大量存在。学前教育、英语、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尤为紧缺。三是规范办学还需要继续强化,少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学还不完全合规。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有所抬头。四是校园和校车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还需加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等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0年教育工作计划

2020年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决战决胜之年,是连云港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重要时间节点多,目标任务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困难同在。全市教育系统将围绕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决战决胜目标,按照教育发展四个一流工作要求,以更科学的思路指导事业发展,以更高的标准强化队伍建设,以更有效的办法推进改革创新,以更大的成效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

2020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对照市委对教育工作的“四个一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强化教学科研、强化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战之年拿出关键举措,决胜之年增强必胜信心,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善作善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2020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中小学校舍20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21所,新改扩建中小学24所;其中,针对省高质量考核中对普通高中资源新增供给比例的要求,新建普通高中2所、改扩建8所,同时引进高水平民办学校2所,全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7000个。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降至2%,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基本达省定办学标准,加快推进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新增义务教育教师1500人并优先向乡村学校倾斜。深入实施小学强基铸品工程、初中双促双控、高中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建设,立项建设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3所。

(三)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建工作成效。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强化大中专院校思政工作协作常态机制,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严格落实各类讲座、论坛审批制度,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引领力,用好教育系统独特资源,加强与媒体的互动融合,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常态化监管。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市直学校的行业监管,紧盯关键少数,针对市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集中督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机制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项目和基层学校党务干部梯队建设项目。进一步做好党员队伍管理。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组织开展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能力水平培训,选送优秀青年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二是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和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大中小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参加军训、学雷锋等活动。开展第五届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大学生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作用,建立应对校园心理危机系统,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推进星级成长(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实现乡镇中心小学、中学全覆盖。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体艺教育。强化学生体育锻炼,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21项,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并纳入中考成绩,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中小学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全面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近视率降低0.5%。新创健康促进金牌学校3所、银牌学校10所、铜牌学校50所。加强劳动教育。建立适合港城教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教学,举办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

三是突出教育保障支撑,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夯实教育发展责任。进一步落实县区政府教育主体责任,确保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紧扣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目标任务,认真梳理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问题,明晰任务、细化分工、扎实推进,全力破解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创建瓶颈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中小学校舍20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35所,新改扩建中小学27所。全面提升民办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引进高水平民办学校,丰富办学类型,保障社会多元化需求。强化依法治教。完善中小学校章程建设,推进学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继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组织开展承诺制,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不见面审批,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强化政府教育履职考评,修订完善对县区政府教育履职考核指标和细则,促进县区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四是突出优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持续推进优质幼儿园创建,创建省优质园18所、市优质园19所。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深化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学校共同体等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着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多措并举推进大班额消除工作,大班额比例控制在2%的规划目标;切实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努力破解义务教育乡村弱城市挤难题。加强学校特色内涵建设,立项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不少于16个。高品质发展高中教育。加强品质高中创建,大力推进新海高级中学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步伐,认真做好6所星级高中复审工作,新创省优质高中2所。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供给,新建高中2所、改扩建8所,增加普通高中学位7000个;继续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升学选择。健康发展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融合资源建设,实现县区所有乡镇(街道)学前和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基本全覆盖。产教融合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建省现代化示范性学校或优质特色职业学校1所、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2个、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1个,立项建设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3所;组织开展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建成市级特色专业学院2个、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项目3个。优质内涵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江苏海洋大学推进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建设,培养海洋专业人才。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承办好省第16届中外校长国际合作交流会,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辐射地区留学生100名。

五是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明确所有教师培训都必须将师德培训作为必设课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村教师培育站作用,开展音体美专职教师培训和幼儿园园长培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注重师资力量补充。认真谋划,提前开展招聘工作,切实招聘一批素质好、水平高的新教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全年新增义务教育教师1500人。做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定向培养160人以上。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修订完善《连云港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暂行办法》,强化名特优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履职考核,促进名特优教师在教育专业上持续进步,充分发挥名特优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省特级教师、正高评审工作,不断提高省级评审通过率。完善考核办法,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获得感。

六是突出安全环境打造,全力维护校园稳定。强化校园安全。全面加强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夯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40个岗位安全职责,对照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清单,对13个重点方面97条具体内容逐条整改、逐条检查,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漏洞。持续加大排查整改力度,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加强对学校供气用电、师生出行、特殊天气等多方面的安全防范,全力推进校车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师生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对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特异体质学生救护等方面进行培训。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制定出台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推进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东海县通过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县验收完善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体制,开展好护校安园、学校及周边秩序综合治理等活动,积极沟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不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七是突出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教育活力。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确保教师交流比例达15%以上。深化基础教育招生规范管理工作。持续扩大零择校”“零择班阳光分班、均衡编班成果,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要求,切实规范中小学在课程、教学、作息、考试评价等方面行为。深化教研与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小学强基铸品工程、初中双促双控工程,推动普通高中优生培养支持计划,实现基础教育教学品质全面提升。深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年检年报,并及时更新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在暑假、秋季学期中期等关键时间段,开展综合执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监督。

八是突出教育发展成果共享,努力促进教育惠民。全面推进教育扶贫。做好资助学生统计、信息填报工作,精准开展对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等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发放。年度发放助学金8000万元、大学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100万元、大学生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1亿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全面提高课后服务工作质量。继续推动县区、学校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展课后服务范围、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规范课后服务管理,确保城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智慧教育便民成效。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的基础上,积极与省空中课堂名师互通互联,扩大云海在线数字资源供给,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教育资源。加强民族教育和对口支援工作,办好新疆内高班和中职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面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强化家校共育,建设维护好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教育成长服务栏目《教子有方》,解读教育政策,深化家校共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导向护航。


主办单位: 连云港市教育局   网站地图   网站管理
地址:连云港市苍梧路23号 电话:0518-85822181 E-mail:lygjyj@163.com
本网站所有公开信息的版权均属于连云港市教育网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前需征得同意。
网站标识码:3207000017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625号